哪些省份人口在增长?广东出生人口超过“包邮区”总和
文|凯风
谁在“为国生娃”?
01
哪些省份人口还在增长?
近日出版的《中国统计年鉴2023》及各地最新的统计年鉴,披露了完整的生育数据。
在内地31个省份中,只有11个省份自然人口仍旧保持正增长,而负增长的省份从去年的13个增加到20个,超过半壁江山。
而在11个正增长省份中,西部地区占了半壁江山,而经济大省只有广东、浙江、福建跻身其中。
无论是传统生育大省山东河南,还是最发达的江苏上海北京等地,自然人口都罕见落入了下降区间。
至于一向被视为生育风向标的东北,并无任何意外,从出生率到自然增长率,双双垫底,而黑龙江更以3.34‰的出生率位列倒数第一,这一数字已低于日韩等国家。
注意的是,这里涉及的都是自然增长人口,即出生人口-死亡人口,未考虑到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,为各地最大的人口基本盘。
众所周知,一省人口规模的变化,由自然增长人口与机械人口增量构成。所谓机械增长,指的是人口流动带来的影响。
过去10多年来,虽然“孔雀东南飞”的趋势有增无减,但几乎所有省份人口都保持正增长,背后正是高出生率带来的贡献。
一旦出生率走低,而死亡率随着老龄化率攀升而位居高位,自然增长人口陷入负增长区间,如果没有外来人口托底,常住人口也会陷入负增长。
所以,在不远的将来,抢人大战只会愈发白热化,而不会有任何缓解的迹象。
02
谁是“最敢生”的地方?
从出生人口来看,广东、河南、山东、四川、河北的出生人口位列全国前五,其中广东是唯一破百万的省份。
与之对比,同为全国TOP5人口大省的山东、河南、江苏、四川,2022年出生人口分别为68.2万、73.3万、44.5万、53.5万。
自此,广东连续5年蝉联全国第一生育大省,且连续40年出生人口破百万,以占全国8.9%的常住人口,贡献了11%的出生人口,足以称得上“最敢生”的省份。
而在五六年前,山东、河南一度轮流问鼎生育大省之位,出生人口高峰时期多达170万之多。
广东的出生人口之多,超过了江浙沪“包邮区”的总和。
数据显示,长三角的江浙沪“包邮区”总人口规模高达1.76亿人,为广东的1.4倍,但出生人口合计仅有96.5万人,不及广东一省的体量。
出生人口的多少,既与敢不敢生有着密切关系,但也离不开人口总量的托底。
如果抛开总量来看出生率,谁又是全国“最敢生”的省份?
整体来看,西部地区出生率整体高于东部地区,内陆地区普遍高于沿海地区,欠发达地区明显高于发达地区。
不难看出,出生率最高的省份——西藏、宁夏、青海、贵州,均位于西部欠发达地区,历来都是生育率最高的地方。
不过,由于人口基数相对有限,这些地方的人口增长势头,难以对冲人口大省负增长带来的影响。
在出生率最高的10大省份中,只有广东一个沿海经济大省,而长三角三省一市整体位于中下游,江苏、上海、天津等地仅高于东北地区。
这种格局已经存在多年,未来或将长期存在。
03
广东为何最敢生?
一般而言,经济越发达,生活越富裕,城镇化程度越高,社会越开放,观念越进步,生育意愿就越低,发达国家的经历已经证明这一点。
在我国,西部省份与沿海省份出生率的悬殊证明了这一点,而江浙沪京津等经济发达地区的走势验证了这一点。
然而,广东,却成了唯一的例外。
在广东,无论是广府地区,还是潮汕地区,出生率普遍都高于全国水平,深圳出生率位居各大城市之首,而汕头的出生率也稳居普通地级市前列。
汕头等地位居前列,得益于浓厚的生育文化。
潮汕地区,宗社制度保存相对完整。这种传统,在特殊历史时期,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,为生育政策提供了一定弹性空间,在当下又让“多子多福”的传统得以保留。
而深圳等地的遥遥领先,则不无“孔雀东南飞”带来的人口流入效应。
人随产业走。改革开放以来,随着广东成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重镇,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。
这些人又以年轻人为主。在不断抬升人口总量的同时,还让广东保持着相对独特的人口结构。
七普数据显示,广东外来人口总规模高达2962万人,占总人口的1/4左右。
广东的人口虹吸效应,遍及整个“泛珠三角地区”,每8个广西人、每13个湖南人就有1个来到了广东。
这些外来人口,尤其是年轻人,主要集中到了经济产业相对发达的珠三角地区,带动这些城市成了全国外来人口最多、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地区。
根据最新发布的《广东统计年鉴2023》,广东60岁以上人口仅为13.45%,而全国已经接近20%,江浙沪地区普遍超过20%乃至更高。
得益于优秀的人口结构,广东不仅成了出生人口贡献最大的省份,也成为全国养老金调剂、财政转移支付净贡献最大的地方。
04
江浙沪地区,怎么了?
在《中国城市大变局》一书中,我曾用“二十岁的珠三角,四十岁的长三角”来形象概括两地的人口格局。
长三角出生率过低,背后主要是经济发达、城镇化率高、人均预期寿命高的因素,这是国际惯例。
问题,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经济同样发达,为何依旧保持人口高增长?
相比生育意愿,当地过去生育政策执行力度过严,无疑是重要因素之一。
20多年前的政策,足以影响到20多年后的生育格局,一个表现是江浙沪地区的育龄人口远远低于广东。
同时,发达的经济,让长三角地区的人均预期寿命领跑于全国,老龄化率居高不下。
根据《中国城市大趋势》一书整理的数据,全国最“老”的城市,不在东北,而在江苏。
根据七普,2020年,江苏南通老龄化率高达22.67%,超过东北所有地市,位居全国第一。
不过,虽然自然人口负增长,但背靠强大的经济产业人口,江浙沪地区一直都是人口流入地,外来人口的涌入,弥补了本土人口生育的不足。
今年以来,江浙沪地区全力投入抢人大战。
浙江放开了除杭州市区之外所有地方的落户限制,江苏放开了除南京、苏州城区之外的落户限制,连一向门禁森严的上海也放下了身段。
而人口流失相对较多的安徽,更是喊出了“千方百计防止人才流失”的口号。
新一轮抢人大战,呼之欲出。
相关文章:
- [快报]TOGETHER & FURTHER | 合众思壮国际代理商大会:打造智能应用新时代
- [快报]艺术家杨烨炘厦门开展,49只“鞋底倒计时”引轰动
- [快报]活力全开,“九”是精彩!上海市第四届市民运动会市级选拔赛 上海市民九子大赛圆满举行!
- [快报]赋能数字经济新生态,天翼云中国行活动走进数博会
- [快报]上海东方希望新材料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迎来新节点
- [快报]建圈强链,培育新质生产力!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在成都隆重召开
- [快报]智启未来,产业腾飞!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智慧产业园正式开业
- [快报]1分钟速建城市级路网,擎翌智能全“星”阵容亮相交博会
- [快报]安利公司受邀参加202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承诺加码投资中国
- [快报]阿迪达斯与跑者共聚滨江,体验“SUPERNOVA超星动”舒适之旅
相关推荐:
- [国内]农民日报:一根玉米卖6元还是7毛钱?只是不要伤害农民和真“助农”的人
- [资讯]麒麟9000成绝版!华为海思荣获中国IC设计成就奖 曾研发出麒麟/巴龙芯片
- [资讯]每个IP都是一段旅程——全球文化IP产业发展大会将在上海浦东召开
- [国内]18岁奥运冠军管晨辰将退役,因为袋鼠摇爆红,被保送进浙江大学
- [综合]华盛荣膺《信报》「显卓科技证券大奖」,以科技连接全球市场
- [汽车]现代N品牌“TCR世界巡回赛”再捧杯 北京现代伊兰特家族再添新品
- [健康]一洗澡就想“尿尿”?背后5个因素,最后1个值得关注!
- [国内]第二届国际珠宝首饰流行趋势发布会(中国·广州番禺)璀璨落幕!
- [国内]法国总统马克龙穿着运动鞋出现在伦敦,被指不和谐
- [快报]1分钟速建城市级路网,擎翌智能全“星”阵容亮相交博会
- 冲上热搜!男子当街闹事持刀袭警,顺丰同城骑士空手制服
- 超低功耗国内第一!紫光发布自研LPDDR4X内存
- 好消息!上海浦东⇋虹桥仅40分钟,首列车亮相,可与多条轨交换乘
- 智启未来,产业腾飞!中建八局总承包建设有限公司智慧产业园正式开业
- 上海东方希望新材料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迎来新节点
- 阿迪达斯与跑者共聚滨江,体验“SUPERNOVA超星动”舒适之旅
- 建圈强链,培育新质生产力!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在成都隆重召开
- 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闭幕 总签约金额1558.5亿元
- 总签约金额1558.5亿元!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闭幕
- 安利公司受邀参加2024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承诺加码投资中国